这两天,我基本泡在了部署和服务器的世界里。
原计划只是想找个便宜好用的地方部署网站,结果越挖越深。
最后,反而打开了内容管理的新思路,顺手搞出了一个未来几年都能用的体系。
先说第一个实验品:Zeabur。
这个工具是台湾开发者做的,上手极其顺滑,关键是部署模板巨全,基本开箱即用。
什么Dify、Payload CMS、各类熟悉的中后台、AI平台,几乎一步到位部署好。
更妙的是,它本身就能买服务器资源,或者挂在他们的集群上,不需要自己管机器,前后端统统可部署。
对比起来,Vercel灵活性不够,Zeabur更自由。
缺点嘛,就是稍微偏向轻量应用,适合快速上线,复杂项目还差点意思。
所以,我又盯上了第二个方案:自己上服务器。
选的是Netcup,德国佬的机器,性价比高到离谱:8G内存,4核CPU,512G硬盘,每月只要6欧元。
是的,6欧,合人民币不到50块!
买了之后呢,就动手部署,先是套了Zeabur,体验尚可。
但问题也来了:我的需求比一般人更复杂,我要的是全流程CICD,代码自动化,内容智能分发,而不是简单扔个静态站上去完事。
于是开始第三轮折腾:Dokploy。
这玩意儿可以理解成在自己服务器上,搞一个类Vercel的自动化平台。
刚上手有点磕磕绊绊,因为之前搞过Zeabur,残留了一堆奇怪的设置,导致Dokploy不能顺利跑起来。
不过,好在最后都解决了。
现在,我的Netcup小服务器,已经变成了一个自建的自动化部署中心。
按一下一键部署,前端后端、数据库API,全都走自动化CICD,丝滑得像扔了三天三夜的陀螺。
折腾到这里,本该收工了。
但我又多了一件意外收获:思源笔记。
之前知道它,却没仔细研究过,这次顺手部署了一下,彻底震住了。
这玩意,居然可以做到:本地搭建自己的私有笔记系统,数据自主存储,还能直接对外开放API接口。
简单说,就是自己拿着一个本地版的“超级Notion”。
而且更猛的是,思源笔记可以通过同步,把数据备份到Cloudflare R2,做到真正的高安全性,高可用性。
用API可以模块化地调用内容,未来不管是建站、出海铺量、内容自动化,都能做到无缝对接。
比起Obsidian,思源笔记直接原生支持结构化数据库, 而且可以高效拼接、组合,真正做到内容资产化。
关键数据怎么保存?模块怎么组装?内容怎么调用?以前这些要靠很多外部插件和复杂操作搞定的事,思源笔记几乎一站式解决了。
还要命的是,它的同步机制极其干净:不像某些笔记App同步出来一堆乱糟糟的引用文件,它能够直接同步干净的原文。
对未来想做内容出海、AI内容自动铺量的人来说,这个系统简直是梦中情人。
折腾到这里,回头看,只能说值爆。
Zeabur,快速部署前后端项目,非常适合起步和验证。
Netcup,便宜、高配、自控,适合自己搭自动化平台。
Dokploy,让自己的服务器拥有了Vercel式的自动化部署。
思源笔记,在本地搭建了真正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内容基地。
三天时间,彻底搞懂了小团队、大个体将来如何搭建自己的**“内容分发军火库”**。
内容写一次,自动流动在十个网站,一百个平台。
文章、视频、课程、销售漏斗,一键同步,一键更新,纯属基本操作。
未来的竞争,不再是写得多,而是谁掌控了内容流动的能力。
不是每一场折腾都要产出,但关键的折腾,改变未来五年。
想要真正掌握自由,得有自己的内容发动机,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。
用自己的服务器,自己的部署体系,自己的内容资产。
这是内容自由的底线,也是长期主义者的必备武器。
分享给你,别等下一次大潮再懊悔:早知道了就好了。





获取快董认知圈前沿技术资讯和实用教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