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我在思源笔记里写完一篇文章,点了一下按钮,它就自动出现在了我的 Notion 页面里。
没有复制粘贴,没有格式混乱,没有反复切换窗口。
只需要一键,就能完成笔记的跨平台同步。
这个功能,是我自己写的一个插件。
它通过 Webhook,把思源笔记里的内容发送到指定的链接,比如 Notion、Obsidian、甚至是自动发布到网站。
这是我第一次写思源笔记的插件。
但它的意义远不止“同步”两个字。
它让我第一次真正把“内容中台”这件事,做出了雏形。
我们每天都在写东西。
写会议纪要、写灵感记录、写项目方案、写朋友圈文案。
但写完之后呢?
这些内容就像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积木。
有的在微信,有的在 Notion,有的在 Obsidian,有的还躺在语音备忘录里。
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工具,而是能把工具串起来的系统。
这个插件,就是我打通内容系统的第一步。
我现在的流程是这样的:
灵感来了,我会先用 Tana 把它记录成卡片。
Tana 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知识管理工具,结构化强,支持双向链接,适合碎片化输入。
这些卡片会同步到思源笔记,在那里我会进行长文写作。
写完后,一键发送到 Notion,用于团队协作、归档、发布。
如果是语音笔记,我会直接用快捷指令录音,然后自动转文字,发送到 Notion。
Notion 处理完后,再归档回思源笔记,形成闭环。
整个流程不需要手动搬运。
内容从灵感到发布,全程自动化。
这背后,其实是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:
把内容创作流程,变成一个“赚钱系统”。
很多人以为内容创作是靠灵感、靠才华。
但真正能持续输出的人,靠的是系统。
我不是内容天才,但我擅长搭建系统。
我用 Webhook、自动化工具、插件,把每一个步骤都打通。
从卡片笔记,到长文写作,到平台发布,到归档整理。
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复用、重组、再利用。
这才是内容创作的本质:
不是写一篇文章,而是构建一个可以不断产出内容的系统。
思源笔记在这个系统里,扮演的是“中台”的角色。
它不是最终的发布平台,也不是最轻量的输入工具。
但它是我所有内容的“汇聚地”。
我在这里写长文,整理结构,管理素材。
它像一个内容的“中央厨房”。
而 Notion、公众号、网站、视频平台,就是前台的“餐厅”。
我在中台加工好内容,再分发到各个前台。
内容创作,不该是一次性的劳动,而应该是可复利的资产。
这就是我做这个插件的初衷。
不是为了炫技,而是为了让内容真正流动起来。
很多人写完一篇文章就结束了。
我希望写完之后,它还能变成视频、变成播客、变成课程、变成社群话题。
这就需要一个“内容中台”。
思源笔记 + Webhook 插件,就是我打造的第一块积木。
接下来,我会继续扩展这个系统。
比如让它支持把Deku.cc的内容同步。
Deku 是我做的一个内容自动化平台。
它可以根据你定义的计划,每天自动生成图文、视频、甚至数字人讲解。
稍后,把 Deku 和思源笔记打通。
这样我就可以在思源笔记里写好内容,一键生成视频,发布到海外平台。
这就是我说的“内容赚钱系统”。
不是靠爆款,而是靠结构。
不是靠灵感,而是靠流程。
不是靠勤奋,而是靠自动化。
真正的自由,不是你一个人做完所有事,而是让系统替你完成重复的事。
如果你也在做内容,建议你开始思考:
你有没有一个“中台”?
你的内容能不能复用?
你有没有一个自动化的流程?
如果没有,现在就是开始的最好时机。
因为你写的每一句话,都值得被更多人看到。
内容不是写出来的,是系统化出来的。
相关文章





获取快董认知圈前沿技术资讯和实用教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