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用AI和自建系统,绕开Vercel的高昂费用

如何用AI和自建系统,绕开Vercel的高昂费用

·5 分钟阅读

最近在部署一个新项目,跑的Next.js,原本打算直接上Vercel的Pro版本。

20美元的Pro版本看起来很香,但其实坑不少。

一开始我也觉得,反正前期用量不大,先用着再说。

但越研究越发现,Vercel的计费机制像是个“温水煮青蛙”。

一旦用量起来,隐性费用就像地雷一样等着你踩。

比如预发布版本的固定域名、团队协作、加速构建,这些功能一旦依赖上了,迁移成本就高了。

我不想被平台锁死,所以开始考虑自建方案。

我们团队内部其实早就搭好了K3S的Kubernetes环境。

之前只是用来跑一些测试服务,但现在看来,完全可以把正式站点也迁进去。

自建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可控性。

你知道每一分钱花在哪,也知道每一个服务跑在哪。

当然,配置CDN是个大坑。

Cloudflare 的免费版虽然香,但缓存规则一开始我真不会设。

后来我问了Claude,它给了我三个方案,还附带优缺点分析。

我选了其中一个最适合我们当前架构的,效果不错。

这让我意识到,AI不是用来替代人的,而是用来补位的。

我现在的做法是这样的:

先在Claude的网页版里范围宽,把整个项目背景、目标、限制条件都说清楚。

然后我让它帮我写一份计划文档,列出每一步要做的事。

Vscode的Claude code执行强,它能理解我整个系统的结构和需求。

接着我把Claude网页版这份文档丢回VS Code里的Claude code,让它根据代码实际情况再修正一遍。

这就像两位合伙人,一个负责战略,一个负责战术。

经过几轮来回,文档的质量明显提升。

不再是那种“AI味”很重的流水账,而是真正能落地的执行方案。

我甚至用这个方法,把整个部署流程写成了SOP,团队成员照着做就行。

最妙的是,这种方式不需要你一次性提很多复杂问题。

你可以像聊天一样,一步步引导Claude去理解你的需求。

每次对话都在打磨方案,直到它真正适合你。

当然,Opus的用量还是有点小。

之前用的是20美元的专业版,大概五六轮深度对话就用完了。

但说实话,这已经够用了。

因为真正复杂的问题,其实你也不是一下子能提出来的。

你需要时间去思考、去试错、去验证。

而Claude就像一个耐心的合伙人,陪你一起推敲每一个细节。

我现在的AI配置是:Claude Max 200美金的 Claude code +网页版。

一个负责战略规划,一个负责战术执行,组合拳打得很稳。

未来我打算把这套流程固化下来,变成我们团队的标准操作。

这样每次新项目上线,都能快速复制成功经验。

也许你会问,为什么不继续用Vercel?

我的答案很简单:

“自由不是免费的,但被锁死的代价更高。”

如果你也在做项目部署,别只盯着“开箱即用”。

想清楚未来的成本和控制权,才是更聪明的选择。

AI不是万能的,但它可以让你更接近“万无一失”。

别让平台决定你的边界。

让你的系统,为你服务,而不是反过来。

喜欢这篇文章?